在互联网荒原上
一天,庄志伟去向商家推荐微信收款商业版。与一般微信收款不同,它支持商家在里面一键收款,管理多家门店,做门店营销。
但一家蛋糕店店长对他们说:“我们一天的支付笔数大概一两百笔,微信支付只有两三笔,我们犯不着用微信收款商业版,我们用自己的个人微信收款就好了。”
当地商家并没有意识到,微信支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。事后来看,庄志伟的跨步太大了,微信支付线下场景在一二线城市很火热,但风潮还没有吹到阜阳,势头不够。
河南人申志刚对“借势”的理解可能要深一些。
他说,“电子商务在一线城市已经很成熟了,但在南乐县,你不能走得太快,早跨一步,你可能失败,晚跨一步,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了,只能比别人快半步。”
他的画外音是:你得等等别人,但你又得快于别人。
南乐县近年来开了“网友见面会”新政风,网民有机会与县领导面对面交流。
2016 年,申志刚得到一个参加见面会的名额。会前,他花了好些天准备发言稿。一位在北京的朋友告诉他,和县领导谈话,人格要平等。申志刚把这句话铭记在心。
当天,他穿着一件京东物流红马甲坐在县委书记面前,抒发了自己对农村电商的一番见解,不卑不亢。他有自己的小心思:“不一定是当中最优秀的那个,但一定要成为令人印象深刻那个。”
没过多久,南乐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正式立项,申志刚成了县领导心中的第一人选。
庄志伟的转机发生在 2017 年春节。
阜阳市共有一千多万人口,常住人口约 800 多万,很多阜阳人都喜欢外出务工,他们春节从大城市回到阜阳,带来许多大城市里都在用的新鲜互联网应用。
庄志伟清晰地记得,微信支付就是在那年春节在阜阳火起来的。
越来越多的人去购物时向商家发问:“能微信支付吗?”
当地的很多商家开始意识到,一个个人收款码已经远远不够用。
微信支付线下场景的浪潮终于卷到了阜阳。与之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微信公众号,很多商家发现,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做内容营销,增加客流量。
浪潮还在继续,政府机关和企事单位也意识到,需要一个新窗口来展示自己的形象,也纷纷做起了政府新媒体或者企业新媒体。微信在阜阳市的地位大幅提升,由大城市引发的新媒体革命向下沉城市快速蔓延,颠覆人们对既定媒介格局和媒介方式的认知。
越来越多的人,用微信过上了更智慧的生活。 2018 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,每个月使用微信搭公交地铁的人比 2017 年增加4. 7 倍,乘车码成为公交交通支付新宠。
这个趋势还在上升,风口还在扩张。风口里,有庄志伟的影子。
三、四月份,他开始酝酿公交车接入微信支付这个想法。要让想法落地,必须打通微信官方接口,征得公交车公司许可。
微信官方接口打通比较简单,难就难在公交车背后的公司。
在阜阳当地,一部分公交公司由国营企业掌管具体业务,另一部分是市场化公司在具体操作。后者容易搞定,只要针对商业性质的合作进行洽谈就行,但想要与前者谈合作,还要证明自己的身份。
“阜阳市公交属于国有企业,负责人多次要求我们提供业务的身份证明,证明我们是微信支付团队的服务商。”庄志伟说,“我们没有官方的一些文件,或者是身份象征,这块会比较难。”
好在后来还是解决了。
微信支付团队给了他们一个第三方协议,协议上有庄志伟团队公司名字,也有微信支付团队背后的腾讯公司名字,证明庄志伟公司是微信支付的服务商。
庄志伟拿着协议摆在领导面前,才打消了部分疑虑。
“荒原”上的突围
申志刚想解决农村高效购物的问题,庄志伟想解决公交车支付的问题,王志坚想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
在广袤的农村,这些“荒原”上的突围者尝试过很多互联网技术,最终都选择了微信,原因在于,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移动互联网产品都是微信,路径依赖, 11 亿月活用户的微信在国民关系中渗透得最彻底。以社交为底层逻辑,演进出“社交+N”的经济模式,在城市,在农村,微信是创业者们的一个前沿阵地。
身处福建省南安市洪濑镇的王志坚,想用微信小程序便捷服务当地人,但他的路并不好走。
一次,王志坚约了一名农家乐老板当面介绍关于“下乡嗨”小程序的商务合作。他跟业务员跑了一百多公里,开车抵达这家农家乐山庄。
这是王志坚他们第三次来。
到时正值午后,老板正在打牌,王志坚和业务员直接走到老板身旁,一边看他打牌,一边介绍“下乡嗨”。
对方似听非听。王志坚说,他们从一百多公里外赶来,已经是第三次前来拜访了。说到一半,对方撂了一句,“现在忙,要不你下次再来吧”。然后就不再理会了。
王志坚没有放弃,他后来又跑过去洽谈了几次,终于啃下来。
对方希望他们为山庄写一篇公众号推广文章,也答应给 300 元作为劳务费。这是他们即将入账的第一笔收入,他们非常欣喜。
遗憾的是,最后商家说了一句不怎么样,“要等照些好看的照片再说”,就没有下文了。初版的“下乡嗨”功能不全、缺少体验感,商家不多,人气不足,没有推广费用。按照王志坚的想法,“下乡嗨”上面得先有足够多的商家,用户才有更多的选择权。新产品知名度低,上门推广的时候,很多商家都把他们拒之门外,很多人也担心下单后得不到服务,怕钱会被吞。
有一次,终于有用户在“下乡嗨”上下了订单,可商家却迟迟不肯接单,业务员询问商家,答复是如果用户消费完了,收不到钱怎么办?
为了保证钱一定会诚信到账,“下乡嗨”的业务员压上了自己的身份证。王志坚本人也为此单拿出了保证金。双重保证下,才终于完成这笔订单。
王志坚的挫折与大环境有关,当地人使用微信多用于社交和浏览信息、微信支付等,对微信小程序生态、微信小程序营销仍比较陌生,甚至处在一个莽荒状态,他像是一个“误入藕花深处”的闯入者,需要告诉大家:微信还有其他很多好用的功能,你们可以试试看。
信奉“长期主义”是王志坚、庄志伟和申志刚身上都呈现出来的特质,他们不追求短期利益,只追求长期征途。但相比较起来,申志刚的成长要更为成熟一些。 2016 年,他联合自己的两个合作伙伴张邓云和吴东伟发起、创建了“依禾农庄”,规划占地一千余亩。
农庄高效运转的同时,还承载着 516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脱贫梦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累计带动贫困户实现农产品销售额 2500 万元。周边人不断加入,互相吸引。
微信小程序成了他向外扩张的一个新发动机。